
有位创业者语重心长告诉我,创业就像爬山,也许从远处看着我们是在一片山清水秀中一路向上,离得近了,就能看见山路的坑坑洼洼与高低不平,爬山哪有容易的。
果然还是距离产生美。很多踩过的坑,不在一线,是无法感同身受的,通过采访,也只是间接了解到了暴风雨后的云淡风轻。诚然,商业自有法则,踏入其中,能走多远,攀登多高,全凭本事与一丝运气。
在接触到的创业者中,有的宠辱不惊,一切都是淡淡的,无论什么样的问题,回答得很慢,回忆得慢,似是很遥远的样子,仿佛与己身无关,过往如细水长流的小溪,静静流淌出来;有的说着说着,手也跟着舞动起来,难掩心中的激动,谈自己与时代命运的休戚与共,起伏波澜,做一做弄潮儿。
作为立体的人,在短暂的接触中,彼此都只是了解到一个切面,见了冰山一角。大多数情况下,通过露在水面这冰山上的一角,已经能感受到一颗生命的热情与活力,尤其在连续创业者身上,更能体会一份执着。
春耕、夏耘、秋收、冬藏,自然的时令在传统农业社会安稳运行,而商业里的四季轮转偶有跳跃性,很多时候要靠熬,ToB的创业周期更长。天时地利人和,齐了或可无往不利,早了成为先烈,后来者感慨道一声珍重,一路摸索,战战兢兢,如履薄冰,一将功成万骨枯。即便市场相对公平,但有时候命运没地方说理。
复盘与成长,日拱一卒,功不唐捐。有一位连续创业者(功成身退,公司卖了)说,大部分复盘都是事后诸葛,不要问当时为什么这样做,日后证明做对了,也许是蒙对的,正值中美对标讨论热火朝天的时候,或许他在强调传奇的不可复制性,受限于当时团队的认知和企业发展,彼时做的已经是最优解。新的问题产生,时过境迁,依然没有答案,在不确定性中寻找此时此刻的最优解。他的话我一部分理解了。
同美国一样,越来越多的ToB创业者都是行业里的老兵老炮儿,在行业里摸爬滚打十多年,接近40岁,面对历史机遇,壮志当酬。古人讲四十不惑,正是大好年华。“惑”字上“或”下“心”,“或”者,不确定也,怎么走,向哪里走,能走多远,面对那些不确定,四十不惑,大概都心里有底了吧。
时代车轮向前,大家都可看作是创业者,安身立命,创业之路,行者无疆。
——by 卿云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chuangyeo.com/1544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