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3月创业板征求意见稿发布。
2009年9月13日宣布,于9月17日召开首次创业板发审会,首批7家企业上会。预计拟融资总额约为22.48亿元。
2009年10月23日,中国创业板举行开板启动仪式。
数据显示,首批上市的28家创业板公司,平均市盈率为56.7倍,而市盈率最高的宝德股份达到81.67倍,远高于全部A股市盈率以及中小板的市盈率。
2009年10月30日,中国创业板正式上市!!

前不久,我们刚刚经历了创业板的10周年生日,真的感慨时间过的好快啊。本还以为10年是一个很漫长的时间,但是岁月流逝之后,你才会发现,10年真的一点都不慢,反而还是非常的快。
而在10年的创业板历程之中,其实诞生了许多大牛股,就好比爱尔眼科,亿维理能,网宿科技等,都是涨幅非常巨大的,并且排名于前几位的好成绩。
而首批上市的28家创业板公司里,也有25家取得了正收益的成绩,20家涨幅超过了1倍,截止目前十年整体收益约10倍!
具体个股涨幅情况如下:

那么10年间的创业板,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?
其实我认为,还是遵循着一个长久不变的道理,那就是:“机会是跌出来的,风险是涨出来的!”在创业板刚上市的时候,由于它的新,由于它的理念被追捧的非常热,甚至被市场认定为中国的“纳斯达克”,所以短期里受到了大量投资者的炒作和蜂拥买入。
但是这样的情况持续了一小段时间之后,就出现了一定的泡沫,从而不断下跌,进行了一个挤泡泡的过程。
中途有众多散户抄在了半山腰,而在最后泡沫挤干净的时候,散户同样也已经心灰意冷,觉得创业板就是一个“笑话”。
但是巴菲特一直强调“我们要在别人恐慌的时候贪婪,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慌!”随后的创业板,用事实告诉了我们,在大家都不看好的时候,往往是估值最低的,而在大家都极度看好的时候(5178点大牛市),估值却是最高的,泡沫也是最大的。

目前的创业板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呢?
很明显,目前的创业板就像是当初刚上市后的挤泡沫周期,并且已经是一个差不多挤干净泡沫,出现底部区域筑底,洗盘的时间段。
而在这个周期里,大部分的散户也出现了当初同样的情绪和想法,不看好,没信心,不乐观,不认同。
但是我认为,现在的创业板里,大部分的个股是有投资和布局价值的,而且机会是远远大于风险的状态。

(一)形态和逻辑上的分析。
很明显,我们可以看到创业板从5178点的牛市下跌已经有4年多的时间,时间上已经达到大级别熊市的标准。而从空间上来看,创业板的跌幅也是巨大的,远远高于历史上证指数牛熊跌幅,所以从空间上来看更是没有问题你的。
而从目前的形态和逻辑上去分析,你会发现:
1)2015-2017年是创业板套牢最明显的,也是最密集的,说明这里存在着大量的套牢压力盘;
2)要知道对于投资来说,机构一定是比散户敏锐的,所以下跌过程之中一定是散户优先接盘,机构选择撤退,所以可以明明白白的得出一个结论,前期套牢的基本都是散户;
3)我们可以看到创业板已经有明显止跌,并且反转的趋势,并且当指数每一次触及前期套牢区域的时候就会释放持续、较大的成交量;
4)每一次底部区域里基本都是机构的资金多,散户的筹码多,所以大量的成交量无疑就是机构的资金换取散户筹码,甚至帮助散户减少损失,回本出逃的结果。
那么综合来看,这里到底在做什么,其实一目了然,一句话解释就是:“震荡筑底,洗盘割韭菜!”

(二)数据上去论证,创业板是不是值得投资,是否低估。
市净率
- 2019年10月30日创业板的市净率(PB)为3.76,其中历史最大值:11.91,历史最小值:2.26。
- 第一四分位数:3.43;
- 第二四分位数(中位数):4.39;
- 第三四分位数:5.60;
当前市净率在历史数据上的分位数位38.26%,当前市净率在最近10年数据上的分位数为38.26%;
中位数这是一个数学中的理论,它是指在一组的数据中按照大小进行排列,居于最终的一个数据,就被人们称之为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是以高数的话,那么居于中间的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中位数了。
分位数百分比越低说明估值越低、越接近历史底部区域,投资的价值越高。创业板在年头1474点的时候可是只有2.6几倍的市净率,仅次于当初最低2.26倍的市净率哦。而当初2.26倍的市净率则是2012~2013年的熊市大底。

市盈率
同样的,我们来看看市盈率:
- 2019年10月30日 创业板平均市盈率(PE)为44.10,其中历史最大值:133.76,历史最小值:26.91。
- 第一四分位数:39.32;
- 第二四分位数(中位数):49.15;
- 第三四分位数:69.32;
当前市盈率在历史数据上的分位数:39.47%,当前市盈率在最近10年数据上的分位数:39.47%
而在2019年1月的时候,创业板的指数出现此次熊市最低点1474点,而当时的市盈率只有31.27倍,仅次于历史最低位26.91倍!
所以,种种数据表明,现在的创业板估值是相对较低的!(创业板高薪技术企业为主,不能以主板的市盈率去要求它)

从目前机构的抱团周期来分析
其实,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周期规律,就好比A股有熊牛的周期,个股有涨跌的周期,经济有衰退和繁荣的周期,同样的机构的对于市场里的板块和概念也有一个抱团的周期。
如果以抱团的定义去分析,当机构持有的仓位接近了30%视为“抱团”。
类似的情况发生过四次,分别是:
2007Q1-2010Q1 抱团金融持续13个季度;
2009Q3-2012Q3 第一次消费抱团持续13个季度;
2013Q1-2016Q1 抱团信息科技持续13个季度;
我们可以看到,抱团的周期基本都是持续在13个季度左右,如果从2017Q1算正式开始抱团,目前已经持续了11个季度多。从周期的时长角度来看,在2020年的第一季度就会结束,那么是不是就意味着下一个抱团周期和板块的开始呢?

再来看,2012年~2013年其实是一个上证50和创业板走出了局部分化走势的行情。因为前期的上证50涨幅过大,而创业板则错杀过于严重,所以导致了这种分化走势的产生。
那么如今来看,上证50在5178点的大牛市之后,其实也是走出了一波2015-2019年的局部行情,涨幅确实也已经过大,甚至过久,再加上抱团周期即将结束的事实,是不是会再一次历史重演呢?
我觉得这个可能性值得我们关注!!

总结:
综上,牛市吹泡泡,熊市挤泡泡;泡泡迟早会被吹破,泡沫终究也会挤干净,周而复始。这句话无论对于板块来说,还是对于个股来说都是适用的。
认清规律,认清周期,认清数据,认清估值,认清投资的逻辑和策略,才是能够在投资的世界里游刃有余的关键。
我看好创业板的未来,可能它现在“还不够好”,但就因为它现在不被人看好,还被严重错杀,才有更多的机会。
所以,做投资要学会理性,更要学会有逻辑分析,寻找价值,而不是跟随大部分人的情绪走!!投资不就是逆向思维,与众不同,要看到别人所看不到的未来,而不是现在吗?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chuangyeo.com/1582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