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栏语:
青年兴则国兴,青年强则国强。顺德区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,要营造湾区一流创新生态,助力创业团队和科技型企业成长。顺势而来、德汇英才,顺德将9月19日确立为“顺德人才日”,诚邀天下英才聚顺德。作为顺德中心城区,大良用心用情用力打造“大业良城”,力促青年与城市双向奔赴、互相成就,激荡起城市发展的青春伟力。
青年创业更有为,城市发展更出彩。对创业青年来说,他们选择一个地方最看重什么?为何选择大良?创业之路有哪些故事和心得?对年轻人有怎样的建议?为此,大良街道宣传文体旅游办公室联动佛山日报社顺德全媒体中心推出《大业良城·青创未来——云端故事会》全媒体报道,走近大良青年创业奔跑者,展现大良创业好青年的精彩风貌。
刘铿:“草根”创业,机会和空间很关键 | 大业良城·青创未来①
记者手记:
“像我们这种比较基层,不如说草根一点的创业者来说,基本上我们的机会都是社会给的。”雅尔基里广告有限公司负责人刘铿,22岁就走上了创业之路。
回顾创业以来的历程,他很谦卑:“我们的机会是伴随顺德、大良的发展而来的。”在刘铿看来,想法落地才能变成有价值的东西。而大良,给了他和团队这样的机会,“大良第一次跟我合作的时候,我才25岁,他们就有那个魄力去用一个年轻人,去承担中法文化之春夏至音乐日这么大的一个活动,足见大良的接纳度和信任度。”
回顾刘铿的创业之路,“在地”是一个关键词。10多年来,他成乡村文旅与营造创新行动者、顺德地方传统文化及非遗创新推动人,策划多项城市公共文化与节庆文旅事件,包括中法文化之春夏至音乐日等。他还推动成立大良升平鱼灯协会等。
创新传承在刘铿眼里至关重要。2015年,他发起非盈利文化保育项目“老艺术·新媒介”,通过当代的渠道与形式革新传统民艺,致力实践传统手艺结合现代设计的新沟通与新创造。
通过刘铿的发展故事,我们能看到的是,一个本土年轻人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,有独立的思考,以创新来传承;也能看到,顺德、大良给予年轻人发展的机会,这点至关重要,毕竟,建设充满活力的青年发展型城市,吸引和凝聚更多青年参与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,将成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创新发展的重要着力。

陈景:做大美食版图,在大良落子不悔 | 大业良城·青创未来②
记者手记:
大良,在美食创业者的眼中,充满了烟火气,不乏机遇和前景。在大良做美食,顺德大良味点空间饮食店创始人陈景说,落子不悔。
顺德大良的凤城食都有一家长驻十余年的品牌餐饮,叫味空间。老板陈景是湛江人。11年前,他从体制内跳出来,想着通过创业改变现状。
餐饮这条路看似康庄大道,实则熙熙攘攘。随着利润空间压缩、经营压力升温,餐饮行业也“内卷”。陈景说,等待和惧怕不是应对危机的好办法,用发展的方式去解决问题,在寻找新的发展路径中才能获得新的机会。2022年,他迎难而上,将顺德十九楼项目改造成天空之城旋转餐厅,用坚持和情怀转危为机。
生活于兹,创业于兹,大良滋养着陈景的口味和心态,他对大良常怀深情。深厚的饮食氛围、活跃的游客指数、宽容的经商环境、互惠互利的顺商之家,他的美食版图围绕着大良不断发展壮大。

黄安杰:90后硬核工程师为何返大良创业? | 大业良城·青创未来③
记者手记:
黄安杰是一名“90后”企业创始人。作为佛山市增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EO黄安杰说,以顺德大良人的身份支持家乡建设是初心所在。
黄安杰的经历很独特:大学前自学工程实操,大学本科培养科研能力,如今专注于精密运动控制执行系统和执行器,服务于高精尖行业的智能智造领域。
在顺德创业,在黄安杰看来是顺理成章的。顺德大良是大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,地缘优势独特,交通便利度高,意味着产业和人才聚集,大良政府对智能制造产业相关的配套扶持政策力度大,对制造业领域的初创企业极具吸引力。
多项技术指标在业内领先,甚至达到国际水平,这家快速成长的科技型公司求贤若渴。黄安杰瞄准高精度力量控制赛道,立足顺德大良,放眼全球,呼吁更多优秀青年力量加入,为国内智能智造领域贡献力量。

任颜笑:我在大良做“科学家经纪人” | 大业良城·青创未来④
记者手记:
在大良东区的一栋办公楼里,记者见到了佛山市贝宣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任颜笑。他很健谈,有己见。
更令记者感到“惊讶”的是,他经历颇丰。从国内到国外工作多年,继而到北京、香港等地,最终在2017年来到顺德大良。
选择一个地方,总有原因。任颜笑自称为“科学家经纪人”——团队有科研成果,来顺德是要实现从技术到产品化,从产品到产业化。“顺德区大湾办、大良街道办事处非常务实、非常懂工业、非常懂新技术落地所需要的支撑。”任颜笑说。
一个案例是,2014年到2016年,任颜笑的团队为某个声学超材料工艺进行优化,但都没有取得突破。到顺德大良后,团队通过各种工艺的结合、新工艺的开发,整个成本降低了90%。
创新创业,要恒心、更要勇气。“失败是常态,每次失败我们都会寻找原因,然后日积月累,我们就会从不断的失败中获得成功。”任颜笑说,做研发的过程,其实比较孤独和痛苦,但从我们开始在实验室里的自我陶醉,到现在我们被世界知名的企业所认可,从这样的转变来看的话,我们认为我们的路子走得非常对。”
年轻是一种资本。年轻人如果创业,如何将想法落地,去哪落地?任颜笑的答案是:创新创业,来大良!

郭奋涛:落子大良,做城市安全管理“管家”| 大业良城·青创未来⑤
记者手记:
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。从华中科技大学到华南理工大学,从武汉到广东,郭奋涛在不同的文化碰撞中打开了“新世界”。对目标,他也是如此看待,“每天往前走一小步,总能走到的。”
从智慧桥梁供应商到城市安全管理“管家”,郭奋涛和他的团队搭乘顺德区智慧城市建设的东风,随着市场培育进化,进行了第三轮的孵化创业。他和大良的缘分,也更加难舍难分。
“可能不是我们去选,来大良是水到渠成的事情。”于他而言,除了大良对科创企业的补贴扶持政策、大良对于人才吸纳的引力外,大良还有很多值得体验的地方,“像钟楼公园等老地方充满了顺德人的情结,同时大良的风土人情、美食都很有魅力。”
他坦言,科技型公司对高学历的人才需求很大,以顺德的经济体量,大良即将开通的地铁路线、新的体育中心等城市配套建设,对高校毕业生而言是个很不错的就业地、创业地。他期待,大良创新创业,不断上台阶。

何嘉莉:追梦之路,拒绝躺平,爬坡过坎 | 大业良城·青创未来⑥
记者手记:
在自己的家乡,做想做的事,是一件幸事。
何嘉莉是这样想的,也是这样做的。她在大良成立了顺德区梦想沙拉餐饮服务有限公司,“我本来就比较喜欢家乡,所以就一毕业就回来大良了,在大良有一种比较亲切的氛围,这里的经商氛围也很好。”
何嘉莉分享说,读书时候,大家在宿舍聊梦想,她的梦想就是想创业。
她很有主见。“对我而言,毕业之后我不能直接创业,因为如果没有接触过商业的社会,就失败率会非常高。”何嘉莉说。
她很清醒。而如今,她走在创业的路上,又发现:“我觉得我还没有实现小时候的梦想,其实创业和经营是每天都要前进的事情,你一天还没有到达终点,就其实也不知道自己做成怎么样。”
她拒绝躺平。面对疫情对生意的影响,她和团队“逆流而上”:“面对问题,有时候可能觉得很难,或者觉得快不行了,可能是遇到一个坎。但是往往在跨过那个坎之后呢,自己或者是整个组织都会有更大的发展。”
在大良,做喜欢的事,一步步圆梦,真好!
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chuangyeo.com/1654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