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这是我们讲述的第1350位真人故事
我是大辉,1980年出生,一个热衷美食的天津小伙。
我年少淘气爱美食,虽无过人才智,却幸运地考入名校。毕业后又顺利进入合资企业,领高薪,娶娇妻,活得顺风顺水。
如果我就此按部就班,人生或许不会过得差,但我却选择跳出舒适区,想要创业实现更大的抱负。结果仅仅两年时间,不但亏损80万,债台高筑,还连健康都差点丢掉。
万幸在贤妻的辅助下,40岁那年我抓住风口逆袭翻身,收获了另一种人生。

(下巴蓄须是我现在的形象标志)
1980年,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,我是家里的独生子。父亲是单位干部,母亲是单位大食堂员工,他们平日里工作比较忙,没时间管我,所以我从小就比较独立。
母亲在食堂工作多年,练得一手好厨艺,得空儿就爱变着法儿给我做好吃的。打小我就被喂刁了舌头,灵敏了味觉。
小时候,家里用的煤球炉子比较矮,架上锅刚好和我差不多高。炖肉的时候,香味儿沿着锅盖边缘溜出来,往我鼻子里钻,馋得我就在炉子边守着,一手拿勺儿一手拿筷子,不等肉炖烂就开始捞着吃。等肉炖到了火候,我都吃了十多块儿了,乐得父母直笑。
到了上学的年纪,我特别爱赖床,成了起床困难户。为了让我早点起床,爸爸总爱在早上带我去街上吃牛肉拉面。虽然才八毛钱一小碗,但味道美极了,我特别爱吃,每次连汤都喝光光。感觉为了这一碗拉面,早起也没那么痛苦了。

(我自制的天津家庭版牛肉板面,味美料足)
虽然上了学,但我依然很淘气。我家离南开大学和天津大学很近,这两所大学里都有湖,周末和假期我常和一帮小伙伴们去湖边逮鱼、捞虾,捉蛐蛐、捕蜻蜓,一起从早玩到晚。
因为父母忙,没时间监督我,所以学习全靠自觉。从小学三年级开始,我就自己坐公交车去上学,学校在十几公里外,中间要倒两次公交车。这也让我早早明白,凡事都得靠自己。
上学期间,我养成了两个特别好的习惯:一是看书,二是看新闻并加以分析。这两个习惯我一直保持到现在。
因为不喜欢死记硬背,我偏科严重,正值青春期的我曾一度产生了厌学情绪。1998年,我接触到了计算机,认识了全新的世界,也意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。
凭着对自己负责的意识和自律,2000年,我终于考进了一所名校,学习工商管理。
当年这个专业非常时兴,我自信一定能在毕业后收获美好前程。充分的自信让我脱颖而出,但过度的自信也让我跌了大跟头。

(15年前陷入爱河的我和燕子)
毕业后,凭优秀的学历和个人能力,我顺利进入汽车行业工作。
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,家人就开始张罗着给我相亲。在两三年的时间里,相亲对象见了许多,我却始终没碰到合适的人。
2007年,经朋友介绍,我认识了燕子。那年我27岁,燕子23岁。
看起来,我们两个似乎完全不搭,我性格慢热,稍显内向,喜欢安静,而燕子性子爽快外向,喜欢旅游。但见了几次之后,我们彼此都觉得可以继续处下去。
恋爱两年后,我们结婚了。
婚后,燕子在生活上非常照顾我。刚结婚时,她连碗面条都下不好。但她愿意花心思学,我们俩经常一起研究怎么做饭。
我们都是天津人,爱吃面条,就一起研究打卤面。光是卤汁,我们前前后后就研究了十多次,次次有改进。现在燕子做的打卤面是一绝,比我妈做的还好吃。
2011年,我们的女儿轩轩出生。胆大、淘气、可爱至极的小姑娘把我们家弄得热热闹闹的。

(和燕子、轩轩一起在家烤肉,其乐融融)
岁月静好的日子一直持续到了2016年。
那时候,我已经在车企工作了十余年,月收入有一万多元,再加上每年的几次双薪,算下来,我的年薪差不多能拿到二十万。
燕子也从会计改行做了销售。她口才非常好,没几年就成了行业里的金牌销售,名声在外,经常收到其它单位的高薪挖角暗示,她虽然没有跳槽,但收入也不错。
以我们两人的薪资水平,只要不瞎折腾,小日子会非常舒服。可我觉得汽车行业不久就会进入行业拐点,逐步走向没落,与其继续待在舒适圈,不如开启一段新的旅程。
早早意识到并跳出舒适区,下好先手棋,打好主动仗,才能获得先发优势。慎重考虑后,我决定辞职、转行。
凭着工商管理专业的背景,和对信息的搜集、整合、判断能力,我踏上投资行业,自己创业当老板。

(带轩轩去天津天塔俯瞰天津之美)
当老板的日子没有想象中美好。为了寻找投资方向,我每天至少花三四个小时研读新闻,从中挑选有价值的信息,再针对性分析。每一笔投资花费的都是自己之前辛辛苦苦赚的血汗钱,大把大把的真金白银花出去,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获利,甚至不知道能不能收回成本,压力可想而知。
背负着巨大的思想压力,我夜以继日地工作,饮食也变得无节制无规律,体重从160斤飙升到近200斤。
原以为专业知识和个人能力,会让我的投资创业之路一路畅通。没想到,商场不像考场,不存在努力用功或知识储备多就多拿一些成绩。因为商场的瞬息变化,只因一点小小的信息差和时机,让我的一切努力化为了乌有。
市场是无情的,从2016年到2018年,创业两年多,我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,成绩却是亏损80万。
从大厂高薪职工到投资失利,从小有资产到负债人士,短短两年时间,我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巨大的落差几乎要将我打垮。
但我深知,人生可以失败,但不能放弃。为了燕子、轩轩和年迈的父母,我也要找到新的出路。
但胖了之后,我浑身没劲,精神萎靡,稍微活动一下就感觉精疲力竭。为了我的身体健康,燕子开始陪我减肥。

(感谢燕子这些年始终陪伴左右)
谁都知道,减肥的终极奥义是“管住嘴,迈开腿”。但对于一个将近200斤的人来说,每一种运动都不失为一种酷刑。身上的每一块肉都是沉重的拖累,拉扯着我的神经,叫嚣着让我放弃。
在燕子的陪伴下,坚持一段时间后,我不但适应了每天运动,还能从中体会到快感。
但节食就没那么快乐了。天津人喜欢吃碳水,连早点都以碳水为主:煎饼果子、嘎巴菜、馅儿馒头、炸糕等等,样样都是碳水炸弹。身为酷爱美食的天津人,我艰难地告别了主食和宵夜,仅靠少量肉和蔬菜补充身体所需的蛋白质和纤维素。
坚持运动和节食四个月后,我减掉了将近60斤,体重降到了140斤,整个人从内到外都轻松了许多。
《易经》有言:节,亨。懂得节制,便会亨通顺利。节食四个月后,我深刻地意识到:节食的真正定义是饮食有节,即节制地选择食物。人不是垃圾桶,不是所有能吃的东西都值得放入口中。
由此,我有了一个新的想法,我要凭借自己味觉灵敏、会找美食的优势,帮大家寻找真正值得入口的食物。

(减肥成功后,和轩轩在海边留念)
我决定,趁着短视频的东风,创建自己的账号,拍摄专题视频,带着大家探索天津美食,吃遍天津卫。
刚起步的时候,我空有意识,没经验、没专业设备、也没技术,幸好燕子支持我,也愿意帮我,于是我们夫妻二人组变身草台班子,硬着头皮就开始了。
我更擅长品尝和评价,所以由我出镜,燕子拍摄。
第一次拍摄,面对镜头,我有点儿放不开,整个人像个僵硬的人形立牌,脸上虽然堆着笑,心里却紧张得不行,手脚都不知道往哪儿放。
在关键的美食品尝和评价部分,我脑子里更是一片空白,只会说几句干巴巴的话:“他家牛肉真大,酱和别家不一样,面条劲道好吃……”

(我的第一条视频作品)
燕子也同样头大。我出镜时,连收声的话筒都没有,燕子跟在我身后,徒手拿着手机,一边拍一边在人群中穿梭,拍出来的效果很差,画面混乱,声音嘈杂。
后期制作时,燕子简直无从下手,只好加了一些字幕和毫不相干的背景音乐,草草剪辑就传到网上发布了。
我们的第一批作品质量相当粗糙,获得的反馈也相当惨淡。两个人辛辛苦苦一个多星期,花钱花功夫制作了5条视频,总共却只收获几千播放量,几十条评论,经济收益更是寥寥无几。
换个人可能就放弃了吧,但我这个人,就爱琢磨,也能耐得住性子。没设备,不怕,我们买,有投资才有回报嘛。没技术,不怕,我们学,网上就有现成的课程。
39岁的我和35岁的燕子,像两个小学生一样,认真地在各大网络平台学习各种技术,并应用到实际拍摄中,坚持用心认真创作。

(实地探访天津非遗沙窝萝卜产地)
每次拍摄前,我都会先私下去目标店铺考察一番。也许在最后呈现的作品中,我们只点了几样菜品,但实际上,我已经提前将店里可能好吃的食物都试了一遍。
为了呈现最真实的美食效果,除特殊情况外,我们不会和店主提前打招呼,更不会摆拍。
大多数店铺会积极配合,也有极少数店铺会表示反感。但无论他们态度如何,我都会公允地评价他们的菜品,不会因为他们不同的态度而有所偏颇。
有一次,我和燕子被店里赶出来,打包食品到路边的长凳上拍摄品尝评价。虽然拍摄被拒心里有点儿不舒服,但食物好吃就是好吃,我也不会因为被赶就说它不好吃。
我拍的是味道,要对得起观众的信任和自己的良心。

(和偶像王全有老师见面,我非常激动)
真心换来真心,虽然我内向又慢热,但以美食为媒,我收获了同样经营美食领域的许多朋友,结识了很多餐厅的经营者,文艺界的大咖。
美食探店甚至还帮我圆了追星梦。偶然间,我得知自己的偶像王全有老师是一位朋友经营餐厅的熟客,在朋友的帮助下,我有幸见到了王老师。
王老师是国家一级演员,他出演的《亮剑》我看了不下20遍。初见王老师,感觉像见到了丁伟团长本人,亲切而儒雅。和他交流时,我激动得脸红心跳,说不出话,全靠燕子帮忙串场,才没让偶像看笑话。
每天和燕子一起出门寻找美食、拍摄制作视频,我俩变得愈发心有灵犀。
默契度提高了之后,视频不再是我的独角戏,燕子也常在旁边搭话,和我一唱一和、相辅相成,视频氛围变得更加和谐而生动,让更多的人不仅了解了天津美食,了解了天津文化,还听到了我和燕子的对口相声。

(有着36年制作经验的老师傅,一天也只能制作400个火烧)
如今,我在当地有了个人影响力,就想为天津做点自己的小小贡献。
天津是座温暖、包容的城市,人虽然慢热、安静,但并不排外。我去过很多地方,始终觉得天津最舒服。
为了宣传天津,我开始拍摄天津非遗美食,同时还无偿创作关于天津的公益宣传片。
提到天津美食,大家能想到的可能只有狗不理包子、煎饼果子和大麻花,殊不知,天津被评为“非物质文化遗产”的百年传承美食就多达六十余项。
为了让大家进一步了解这些经典美食,从2020年开始,我陆续拍摄了二十余家老店的非遗美食。
可能很多人会想,都已经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了,哪里还需要我来宣传?其实,很多非遗美食的境地都有点尴尬。
比如拥有150余年历史的土法独流火烧,这可是传承了五代人的非遗美食。但它现在面临的现状却是后继无人,随时可能断代甚至消失。
实地拍摄时,我和燕子发现,要制作正宗的独流火烧,工序复杂繁琐。有着36年制作经验的老师傅一天也只能制作400个火烧。

(和朋友们一起探寻美食)
很多人可能不知道,天津很多非遗美食都处在断代边缘。
为了延缓这种悲剧的到来,我和燕子希望通过非遗美食视频,介绍它们的历史渊源和制作过程,希望能吸引更多人的注意,为这些老祖宗的传承带来更多生机和希望,让更多朋友从美食、历史等方面了解了天津。
随着我们的账号不断成长,我们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,我和燕子也收获了不错的经济收益,到目前为止,投资造成的亏损已基本被弥补。
做自己喜欢的事情,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。我庆幸不惑之年的自己,找到了喜欢且擅长的事情。而且还因此摆脱了债务,真是人生一大幸事。
我是人好话不多,爱吃又爱喝的大辉。人到中年,历尽千帆,未来可期!
【口述:大辉】
【编辑:乐善】
我们不能走过不同的人生,却能在这里感受别人真实的故事,而且,每个故事都有真实照片噢!如果你也喜欢这样真实的故事,请关注我们吧!@真实人物采访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chuangyeo.com/1697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