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年创业模式中三元指的是什么,青年创业模式中三元指的是什么内容?

2015年全国两会以来,“大众创业,万众创新”成为时代热词,会东也把创业创新作为促进县域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强大引擎,紧扣中央省州“双创”精神出台政策措施,在全县兴起创业创新热。

会东农村经济以专业合作社牵头发展,符合现代农业创新发展的要求;在电商发展上以下行带动上行,对会东农民开源节流和农特产品外销很有现实意义……”9月,会东农业经营模式、电商业态等工作得到了全州深化改革推进会的首肯。

农业经营新主体、电商产业新业态的培育,是对传统产业和经营方式的革命,为大批青年投身实业富家兴县创造了更大平台。

政府搭台

电商成业,新青年回家

去年以来,会东紧紧抓住国家实施“互联网+”行动的政策机遇,坚持“政府引导、部门协调、企业主体、社会参与”,将互联网引入会东农特产业,带动产业创新创业。

会东县委把农村电商项目作为2016年度重点工作,纳入县级财政预算,着力推进农村电商服务支撑体系建设,引进阿里巴巴猪八戒网、甲骨文超级码等互联网企业参与会东电子商务园区建设。

该县电子商务基础建设极速推进,吸引了大批青年人才回归,仅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的第一批32个合伙人招募,就有高达1400余人参加。

在会东说到电商,肯定会想到马正友,他组织了自己的互联网品牌——洋芋公社,搭建了大凉山品牌网、淘宝店、微信微店、有量店、有赞店等线上销售平台,和线下物流平台延伸菜鸟网络于全县30余个村淘点之间。

与他一样投身农村淘宝项目的还有冯玉海。冯玉海一直在鲹鱼河镇马头山村发展特色养殖业,目前拥有一座“玉坤生态石蛙养殖场”,配套石蛙饵料黄粉虫、蝇蛆养殖,年产石蛙幼苗20万尾。今年初在“村淘”合伙人招募中,他脱颖而出成为32名合伙人中的一员,自4月26日开业以来,连续被阿巴巴集团评为“精英合伙人”、“精英合伙人县域三强”,如今已成为“村淘”合伙人队长。

一项产业的发展壮大,必须有人才源源不绝的注入。今年该县启动实施会东电商“百村千才”计划,着力实施“互联网+”战略,壮大电商企业集群和网店集群,让回归青年“回得来、稳得住、能发展”,形成了彝韵、洋芋公社、优凉农品等一批会东农产品互联网品牌。

故土情结

特产牵引,敢闯者创业

电商行业“热闹”无比,其他领域也不遑多让。现在,仍有不少“不爱网络爱青山”的青年奔行在会东的深山大谷之中。

“90后”张鹏就是这样的一个人。他是地道的会东人,家住堵格镇五省庙村。2013年从四川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毕业后,他回到了老家,从村里带上松籽样品踏上北去的列车……因为老家堵格镇,华山松籽、黑瓜籽等特产都有很优秀的品质,但村邻们并没有从中得到多少收入,他想把这些特产推销出去。这两年他辗转在堵格镇、铅锌镇、淌塘镇等地收购松籽、蝉蜕,坚持公正,坚持让利于农,获得了很多农户的信任,采集到松籽、蝉蜕都会第一时间联系他。今年7月,张鹏又敏锐地发现农特产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商机,在堵格镇主街上开了一家羊肉馆,并且在餐馆文化环境、特色品质上做得很好,是会东县餐饮烹饪协会唯一来自乡镇的会员。他说要为以后“探路”,等交通条件改善后一算开一家乡村农家乐,推出堵格雪景体验、杀年猪特色菜、乡村版亲子活动。

“既然学了生物技术专业,还得让这一技术发挥作用,帮助带动乡亲壮大养殖业,从中获得收益。”记者发现,小坝乡天之源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冯国祥跟他有相似的经历。冯国祥2009年从西南科技大学本科毕业后进入企业工作2年,就办理停薪留职手续回到老家,在会东、会理、宁南推广一种新饲料,2013年他将这项生意做到了峰顶,年销量400多吨。也就是在这时,他发现在小坝乡养殖业大有前景,就租借了一座养殖场进行试养,积累实践经验。今年他牵头成立了天之源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,并投入360余万元新建自己的养殖场,如今圈舍环境建设接近尾声,他的猪仔即将搬入新家。据介绍,目前他养有能繁母猪120头、商品猪1100头,他计划明年将母猪规模扩大到550头、商品猪年出栏达到10000头。

在“双创”热潮中,会东县委县政府着眼创新要素集聚和科技转化扩散,培育经济增长动能。着力搭建创业平台,落实注册资本认缴制、先照后证等改革措施,强化创业扶持,成立微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,推动创业政策落地。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建设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基地,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、物流业、旅游业,发掘发展特色文化产业,促进文、旅、农深度融合。

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,新街镇马龙村钱应能成立了“远东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”,聚集会员54户推广重楼、木香、附子、桔梗等中药材种植。今年他种植了130余亩中药材,全村种植面积200亩;以后将以“收益分成”的模式把中药材基地发展到1000亩。今年,他还向村里贫困户免费提供木香种子种苗近70亩,最近即将回收木蚝,他估算,亩产值5千至6千元。

家住野租乡上野租村的何玉华也是在家里将事业做得“美美哒”。他投资建起一条集酿酒、饲料加工和生态猪养殖为一体的“流水线”,酿制彝家燕麦酒,养殖高山特色猪种“钨金黑猪”,并通过龙泉种养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养殖钨金黑猪和三元商品猪,年产值达200万元。

像这样的故事,在会东各地演绎。创业正在成为大众词汇,成为会东人发家致富的最大引擎。

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1@foxmail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chuangyeo.com/19855.html